看胃病挂什么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生最想让你读的书你有正确的医商 [复制链接]

1#

导语:一本剖析医疗思维错误的警示性大作,21世纪医生的“思考圣经”,探究医生诊治背后的动力与思维过程,揭示造成误诊的10种常见思维误区。

1月20日,医院眼科大夫被砍,同一天官方通报存在“人传人”途径拉开了抗击疫情的序幕。

医护人员一面像天使一样从死神手中抢人,一面又被暴力伤害,让人又心疼又愤怒,不禁让人唏嘘,医患关系到底出现了什么偏差导致如此艰难局面呢?

美国作家杰尔姆·格罗普曼的《医生最想让你读的书》解答了我的疑惑,对医患之间最重要的关系进行深刻探讨、分析以及给出意见建议。

《医生最想让你读的书》是《纽约时报》畅销书,荣获出版界“奥斯卡”鹅毛笔奖健康类最佳图书。

是一本适合医患共读的医学人文类图书,通过阅读本书,医生能够降低误诊率,患者能够了解如何有效跟医生沟通并理解医生诊断思维,客观看待医疗临床技术,做一个理性、聪明的患者。

如何更好的描述病情,理解医生诊断思路,提高自己的就诊时的“医商”,做对自己负责的患者,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习的医疗常识必修课。

杰尔姆·格罗普曼的《医生最想让你读的书》通过分享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医生诊断治疗的动力与思维过程,深入浅出的阐明医生常见的10大思维误区,有针对性的给出避免陷入思维误区医生需要采取的措施。

同时引导患者向医生主动发问和质疑,通过了解医生的思维过程,患者可以学习如何提问,知道如何表达才能帮助医生更好地做出判断,远离被误诊。

在我看来,要想更好的实现良性医患关系,重点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医生需要警惕避免陷入思维误区、患者不做被动医疗者、医患之间保持有效良性沟通。

01医生需要警惕避免陷入思维误区

根据研究显示,例误诊中仅有4例是因为医学知识不足造成的。医生犯错误通常不是因为知识不够而是因为陷入了认知误区。

书中讲述了一个非常经典的被误诊案例。

安妮是个摄食方面出现严重问题的少女,吃不下东西、睡眠障碍、发育退化、严重贫血、免疫衰弱等等。

她就诊过程历经十五年,遍访名医,诊断从功能性病患到器质性疾病,从消化道炎症到消化性溃疡,从躯体性病变到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症、肠易激综合症,做了各种肠胃镜内镜检查,就是找不到真正的病因。

安妮长期忍受病痛折磨,越发消瘦,几乎绝望时,遇到了法尔查克医生。

他没有遵循常规思路查找病因,换一种角度审视安妮的病例,终于发现了病魔的黑箱:安妮的病因在于“谷物(特异淀粉)过敏”反应,只要不吃这种谷物,安妮就能重建消化功能,恢复正常生活!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安妮15年不必要的痛苦呢?

给安妮看病的专科医生都是从自己的擅长领域入手,从自己的专科思维分析,没有考虑过其他可能性。法尔查克医生则是仔细引导安妮重新回忆病史,从不同角度思考病例,发现了没有被其他医生注意到重要细节,最终发现安妮是对谷物过敏,而安妮之前的营养师让安妮吃大量的麦片和意大利面,只能加重安妮的过敏反应。

就像面对同一个病人,来自消化内科、血液科、临床心理科的医生会做出不同的、符合各自科室特点的诊断。

但医学结果具有不确定,病情具有个体差异性,医生不能过度依赖过往经验,否则容易陷入思维误区。

作为医者要警惕自己陷入10种常见的思维误区,分别是:捷径依赖、归隐偏差、确认偏误、标签化认知、诊断冲量、忽视不确定性、搜寻性满足、易得性偏差、商业伦理、忽视心理因素。

02不做被动医疗者

去年年底我也曾经莫名其妙的大病一场。先是周六半夜突然发烧呕吐,化验血常规医生判断为病毒性感冒,吃了医生开的抗病毒药之后没想到半夜又开始呕吐甚至把药也吐出来了。

无可医院,因为反酸没有食欲,因为是胃病犯了,挂了消化科,没想到医生没有询问病情就迅速开了胃镜检查单,出于恐惧和觉得没必要我拒绝做检查,但一直没有食欲,整个人也没有力气。

一周后因为吃了较为油腻的食物,半夜腹部剧医院急诊,急诊科医生通过B超化验血初步判断为胆囊炎。

被病情困扰的我,正好在看《医生最想让你看的书》,为了实践书中理论,进一步确定真正的病因,医院。在肝胆科做了一系列检查排查,最后发现竟然是肝脏的问题。

整个病情历经两周,从一开始自己直觉是胃的问题,因为抗拒做胃医院根治病因。

到半夜腹部剧痛,挂号方向由消化内科转为肝胆外科,却没想到是同处于腹腔,挨着胃部的肝脏问题,这个诊断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如果不是自己坚持复查,接触不同的医生,了解不同的诊断角度,很有可能我就没法发现这场大病的真正发病原因。

尤其当肝胆科医生要我做收费很贵的磁共振时,原本以为自己只是小毛病的我,直接被吓到了,以为自己的病情很严重。

不仅质疑医生:我真的非做这个检查不可吗?我的病情最坏结果会是什么?

在丁香医生等相关平台查询了解相关可能病情后,我初步理解了医生的做法是想用排除法找到病因,于是就配合做磁共振。

作为患者,我们同样拥有了解病情的所有可能性,以及自己最坏病情的权利,做好心理准备。本着对自己负责的原则,我们甚至可以有礼貌的质疑有关诊断和治疗的每个假设。

医院消化科的医生听到我腹部不适,下意识就开了胃镜检查,觉得我是胃出了问题,这就是典型的因为自身专业知识和熟悉度导致的认知偏误。作为患者我们可以主动发问和质疑,避免被误诊。

03医患之间保持有效良性沟通

《医生最想让你看的书》写作背景是美国,具体情况与我国不太一样。在我国我们的就医大环境下,医院的医生工作量都是超负荷的,一上午几十个挂号,跟西方预约看诊制度相比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超人,我们应当适度体谅医生工作超负荷下的态度冷淡。

每个医生面对患者的时间极为有限,这时候如何在有效时间内,清晰简洁的表达自己的病史就显得尤为必要。

通常我在候诊时,在脑海中会简单梳理一遍自己病情,希望可以给医生诊断病情提供最快捷、最有效的信息,

患者帮助集中医生集中注意力的一种普遍方法是问医生:“和我发病部位挨着的是什么部位?”可以避免医生发生做了所有能想到的检查却依然漏诊的错误。

同时我们要注意的是面对新手医生“年轻不等于不靠谱,思维决定高度”,转变态度好但技术一般的普通医生也许比态度冷淡但专业技术过硬的名医更能发现病患的病因的思维,不过度迷信专家号。

当我们就诊过了一段时间,病情依然没有好转时,甚至更加严重,我们应当想一想诊断是否正确。回想一下引起错误诊断和治疗的各种认知错误。

第一次的诊断错误通常是由于沟通不深入,患者可以重新仔细阐述发病情况,重新讲述可以帮助患者回忆起被遗忘的重要信息,也可以帮助医生发现第一次被忽视或被认为不重要的先做,促使医生在新的方向上寻找答案。

《医生最想让你读的书》中杰尔姆·格罗普曼通过剖析常见医疗错误思维,警示医生要避免陷入思维误区,引导患者了解医生诊断思维,学会如何理性发问和质疑,避免被误诊,通过有效良性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我推荐这本书的原因在于,医生常常形容自己的工作为“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医生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神”,医学也没有发达到可以治愈一切疾病,尤其这次疫情让我们意识到对新型病毒还缺乏足够的了解。

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应当深刻的认识到,医生是值得我们尊敬的的白衣天使,他/她们不计报酬,不论生死,奋斗在战疫第一线,如果因为缺乏医疗常识,就做出暴力伤医这样不理智令医者心寒的事情,只能是自掘坟墓。

希望更多人通过阅读这本医疗人文书,可以提升自己的“医商”,做对自己负责的患者,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我是

六月水蜜桃,爱读书爱分享心理学小知识,希望跟你分享世间的美好,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