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www.bflvye.com/m/提醒:深度好文,费时较长,但绝对感触良多!
刚刚热播的《外科风云》里,身着白袍的医生护士们圈粉无数,手术台上仿佛指挥千*万马,危难关头只有他们能力挽狂澜——
但是,在加班加点、三餐不定、连睡觉都会被随时叫醒的医护人员,最真实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
5月10日,大小新闻客户端记者王慧、医院急诊科,亲自记录下急诊科医护人员最普通的一天,也亲医院里最普通“分子”的运转轨迹。
在这个平凡却又不可或缺的岗位上,浓缩着所有医护工作者的真实状态。
■永远忙碌的急诊室
早上8时,医院急诊科,记者刚一踏进急诊科的“地盘”,就立马被紧张严肃的气氛给笼罩了——
这里,所有的护士基本上是以小跑的方式代替走路,一边忙着接诊病人,一边飞快地答复着不断前来询问的家属。
忙碌的人群里,一个身穿白大褂的护士穿梭在急诊科,与夜班同事进行交接班工作,认真查看每一位急诊病患的身体情况……趁着他忙完一个病人,记者赶忙见缝插针地向前跟他打招呼,他就是我们此次的跟踪采访对象——医院急诊科男护士李晓飞。
“从年转到急诊科,到现在,我一直在临床一线,其实,甭管你在哪儿,只要电话一响,就得马上到位。”送走病人,李晓飞总算有时间跟我们说上几句话。
李晓飞,医院急诊科的一名“80后”男护士,也是医院的第一批男护士。从年调到急诊科成为一名急诊科护士,一干就是9年。
李晓飞正在观察病人的血压情况▲
“脑袋活、动作利索、体力好,是急诊室护士里的中流砥柱。”
这是急诊科护士长孙贤妮给李晓飞的评价。
“我们科跟其他科不一样,高压、高强度的工作性质对体力的要求非常高,经常要对病人做心脏复苏以及其他体力活,所以这里男护士也比较多。”孙贤妮说。
伤者被推入抢救室▲
9时左右,急诊科里的脚步又一次嘈杂了起来——一位车祸重伤的患者被送到了抢救室。
李晓飞赶忙过去询问情况,一边熟练地操作,一边询问着跟车出诊人员病人的详细情况,因为是车祸受伤,病人有可能造成多处骨折,李晓飞小心地掀开盖在病患身上的被子,对患者进行了简单的检查。患者周身可见出血量不大,但是血压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也一度出现低血压休克症状,经急诊医生初步诊断,患者应该内脏出血,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
“在急诊抢救室里,肉眼看不到伤可能会是很致命的。”
李晓飞神色严肃。
李晓飞正在了解伤者的病情▲
了解了患者的基本状况后,他娴熟地给患者输上了吊瓶,开始询问家属,在得到医嘱后,又马不停蹄地带着病人做了心脏彩超等检查……
“急救措施我们早已烂熟于心,长时间的团队协作经历,也让我们急诊护士具有很高的默契度。”李晓飞告诉记者。
■体验出诊,紧张得两手都是汗
10点20分,急诊室的电话骤然响起。
“万达公馆3号楼,一名老人严重骨折,速出诊!”
接到指令后,李晓飞拎着两个急救箱往外走,征得同意后,记者也赶忙跟随医护人员一起,上了救护车。
救护车穿梭在街巷里,记者的心里急得不行,好在距离不远,五六分钟后,救护车就到了求助患者的家里。
李晓飞正火速赶往病人的家▲
一位老大爷正蜷缩在床上“哎呦哎呦”地呻吟,经过初步诊断,是股骨颈骨折。但是由于股骨骨折,大爷没法平躺在担架上,家人急得团团转,记者也跟着紧张起来。
李晓飞把受伤的老人搬上轮椅▲
“大家听我说!既然大爷不能平躺咱就直接把他抱在轮椅上走,我扶着大爷受伤的股骨,你们去把大爷搀起来。”
李晓飞沉着冷静地指挥着。
终于,安全地将老人抱到了轮椅上,又和其他人一起,把老人和轮椅一起抬上了救护车,老医院。
“出诊”回来,把刚刚的大爷安顿好,记者才发现手心里都是汗:紧张的。
■受委屈、濒临危险是他们的家常便饭
忙碌、辛苦、高压是急诊科留给记者最深的印象。但急诊的工作却不止于此。
医院医院之一,医院的第一门户,急诊科不仅接收急诊病人,同时还要接收烟台各县市区乃至威海地区转院患者,据不完全统计,医院急诊科抢救室平均一天接收治疗病患多达50余例。急诊科护士每天的工作,除了救治病患、出急诊之外,还有一项被大家忽视但是很重要的“隐形工作”——与病患家属沟通。
“我们每天不仅要面临数量如此庞大的病患,还要安抚家属的情绪。”李晓飞说,“而且有的时候,安抚家属情绪比治疗患者还要重要,难度可能更大。”
当天,就有一位家属冲者急诊护士发了火。这位患者因为身体不适到急诊科就诊,在各科室医生会诊之后决定住院治疗,但医院床位紧张,住院床位一时没解决,医院的病人家属因为不了解情况,就与护士起了冲突。
“病人都已经病的这么重了,还要在这里等着,你们这就是不作为!”
病人家属一进抢救室,就冲护士发起了脾气。
“医生已经会诊过了,相关的检查我们也给病人做了,医生医嘱是要入院治疗,医院床位紧张,我们一直在跟相关科室协调,一有床位就让病人入住。”
面对态度急躁的家属,急诊护士一直在耐心地解释,一次次将病人从入院到医生会诊、做检查以及检查结果等详情向家属说明,还详细询问了病人的既往病史。
“其实向家属解释病人病情的过程,也是一个让家属情绪冷静的过程。”在与护士沟通的过程中,病人家属渐渐冷静下来了,就在这时,科室里的电话响起,住院部终于为病人安排好了一张床位,护士告知家属,同时告诉家属如何办理住院。
“实在是不好意思,刚才是看到老母亲那么难受,我心里也急,说的话冲了点,还要感谢你们的悉心照料,实在是太感谢了!”
看到护士们脚不沾地地忙活,病人家属有些不好意思地道了歉。
“家人在急救,家属当然着急,有时就会出现情绪不冷静的情况,我们作为医护人员完全理解。”
孙贤妮笑笑说,“家属言行过激,护士受点委屈,都太常见了。”
除了委屈,还有危险。
去年夏天,急诊科接到出诊电话,李晓飞和几个护士到现场后,发现病人家里家门半开,里面有打砸的声音,李晓飞和几个护士刚打开门,病人便举着菜刀冲了出来!
几名护士都吓傻了,李晓飞反应快,拉着他们就往外跑,边跑边报警,最终在众人合力下将其制服。事后,李晓飞才了解到,这名病人患有精神病,当时如果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不乏浪漫,他们也是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
下午一点多,刚刚接诊完一位急诊病患的李晓飞,终于可以来到休息室里,坐下来歇口气,吃上一口午饭:盒饭。
不足10平米的休息室里,紧凑地摆放了两张上下床和两张桌子。
“我们每天的三餐都是在这里匆匆解决的,值大夜班的护士偶尔能来这里休息一下。”
端起盒饭,李晓飞告诉记者,因为工作性质,急诊科室的护士从来没有一次集体聚餐过,就连三餐也都是护士们在不是很忙的时候轮流来休息室吃的。
“我们急诊护士经常是刚吃两口饭,就出去接诊病患,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之后才能把剩下没吃完的已经凉掉的饭吃完,吃饭完全没有准点。”
孙贤妮告诉记者,由于科室里忙起来没有时间吃饭,急诊科护士几乎人人都有肠胃病。
“急诊室白天还不是最忙的,晚上8点以后是急诊看病的高峰期,患者以肠胃病、外伤患者居多。”李晓飞告诉记者,急诊最大的特点是随机性、应急性很强。
说到护士节这个话题,李晓飞有点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5月12日护士节,他打算向女朋友求婚。“鲜花、钻戒早已准备好,就等着把她骗出来实施求婚计划。”
说到这,他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仿佛一天的疲惫已烟消云散。
吃完盒饭,刚想松口气的我们,发现又有救护车到了门口。
来不及喘口气,大家立即投入又一轮的紧张抢救中……
在病人和家属的呼叫和心率监护仪的报警声里,急诊室里身着白衣的身影们又开始了不不停歇的“飞驰”。
急诊科永远是忙碌的。其实,每位医生、护士,都是一个平凡人,但却因为一身白袍,因为救死扶伤的使命和职责,成为最不平凡的人。
最普通日常里的职业感动
这一天中,急诊室里的脚步始终匆忙,
病人进进出出、医护人员忙忙碌碌,
我们既为病患的安危揪心,
也着实心疼医护人员工作的艰辛不易。
一年天,他们差不多要值90多个夜班。
在这些夜晚里,一忙起来就没有停歇,
来不及吃饭、来不及喝水,甚至来不及上厕所。
时刻都要睁大眼睛、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救治患者,
危急关头毫不犹豫地冲在第一线,
已经成为他们的职业本能。
这里也许是世界上最嘈杂的地方——
亲人的哭喊、病人的喘息、救护车的呼啸,
每一种声音都来自人们对生命的呐喊;
这里或许也是世界上最安静的地方——
呼吸机、心电仪静静地运转,每
一种静默都来自我们对生命的敬畏。
急诊室的一天,对记者来说,是种经历,
对他们来说,却是一次又一次生命的希望。
在报道最后,送上一首来自医院医务处姜鹏飞医生在去年的护士节创作的一首小诗,祝所有医护人员节日快乐。
你们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你们同样怀揣着救死扶伤的光荣梦想
你们一直肩负着治病救人的神圣使命
但只有我们知道
这一顶护士帽下,隐藏着多少心酸和辛劳
但你们和我们的坚守,一定有意义
破晓只在眼前,光明终究会到来
医护是一家
因为有我们彼此理解、支持、鼓励和温暖
让选择了这个职业的兄弟姐妹们,不会因为个别的的不和谐因素,放弃理想和希望,永不后悔的勇敢前行
鲜花、蛋糕、祝福、红包
小小举动,意义大大
这一天的护士姐妹们,是幸福的
而来自患者朋友的心意表达
更加让人感动
踮起脚尖挂吊瓶的美小护,像自由女神一样美丽神圣
小心翼翼呵护健康
力量微弱,却目光和脚步都无比坚定
用爱心,汇聚成战胜病魔的力量
记者王慧赵伟业摄影唐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