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胃病挂什么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他得集榕榕树备考漫记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哪家好 http://pf.39.net/bdfyy/dbfzl/
这是最长的一篇文章,其中的时间跨度是两年。我一直觉得对于跨考、对于二战的朋友,需要一个比较详细且真实的经历讲述。这种讲述不是说要打鸡血,更不是要建构一种“卧薪尝胆,三千越甲终吞吴”的“胜利者”视角下的价值追认。之所以需要,是因为这些考生所面临的生活、心态、家庭乃至方方面面的压力是非亲历者而不能道,且不能明的。一个有益的讲述,在让人感觉前行道路并非全然黑暗孤单的同时,或许更可以借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选错了道路。有时候,有些路,不是意气,中途折返未必就是什么丧失尊严的事。而这些,都需要一个有价值的讲述,才足以启人反思。我自己无心去做这样的文章,而以下这篇,我觉得便是以上所言的足以启人自省的文章。

年1月31日晚,我空茫地躺在沙发上。母亲问,明天做什么。我答,图书馆,英语。母亲再问,计划任务?我思考良久,竟无法回复。母亲神情担忧,叹气:“还会迷茫,说明你还有想做的事。”那一刻不知从哪里生出的勇气,竟冲口而出:“妈妈,我能不能不出国了,我想考研。”

我曾是优等生。因童年孤独,无事只好漫读诗书,侥幸得了尚可的文笔,凭着年级传阅的作文小小膨胀过虚荣心。我曾雄心壮志,期穿梭枪林弹雨,匿身阴影淤垢,真实传达人世百态,疾苦酸甜。然而,16年南大新传自招以零点几分之差憾别,属实尴尬的高考成绩又让选择迷花了眼,在父母亲朋轮番劝说,学长学姐现身模范后,不得已入读南大商院,从此与旧梦背道而驰。

失去梦想,那就向钱看吧。本科前三年,我曾担任教授的数据助理,参与过两个课题,赚得银星杯学术论文奖项,远赴加州大学交换。我签署了留学协议,也按部就班考取语言成绩,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实习。这些并没什么,在近乎天才的同学堆里,我平平无奇,满身黯淡。我不快乐,这么做只是因为,“厉害的人”轨迹如此。被生活的洪流卷携拍打着,我一无所有。唯有屈指可数的几堂通识课——解玉峰老师的《诗词曲与音乐关系研讨》、马俊山老师的《曹禺名剧与现代中国》、倪婷婷老师的《中国现代作家与地域文化》、董晓老师的《俄罗斯文学经典的当代意义》、刘鹿鸣老师的《禅与中国文化》,短暂地收留过我流浪的灵*。虽然这些课上大部分时间我都疲于应付各式各样的作业,但听上一鳞半爪,也足以令我焦灼的内心获得片刻喘息。闲暇,我则两个半小时地铁往返,前往朝天宫讲解玉堂佳器馆藏精品展——无人时对着价值连城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和花梨木龙纹桌椅,苦思冥想微积分的体验,大概也值得再三玩味。在乏善可陈的商学生涯里,我便是靠这些点滴松快续命的。

一年又一年,日历薄了又厚,厚了又薄。我愈发确认了心意,也愈发痛苦。每天都质问自己,丰厚薪资于我,究竟价值几何。我真的准备好了吗?从此与心之所向南辕北辙,在耄耋之年感慨一句覆水难收?

那个寒假,我投入了从零学起的跨专业考研大业。如壮士断腕,破釜沉舟,自斩退路,但考研之举,却令我久已残缺的肢臂重新长出了血肉,空茫无措的内心也再次安定。暮气沉沉的我,骤然活了。

很快遇到了第一个挑战:作息。过去的三年里,由于白天总是身不由己,一到夜晚,便变本加厉地摸鱼,明明已厌烦了手机发烫的温度,却依旧像黏在了手心似的难以放下,直到凌晨疲惫不堪地昏睡过去——有时醒来脖颈还绕着几圈尚在播音的耳机。理所当然的,又是一个昏沉的,不知今夕何夕的白天。那时我还怀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觉得本人至少有几分聪慧和热爱,又是报考本校,应当问题不大,朝晨醒来胸腔都昂扬着快要溢出来的自信(现在想想,好傻,真的)。既已确定目标,网罗了相关书目,便理当攻坚克难,一往直前。况且,既已选择了古代文学的研究道路,我便应当惜命——早睡早起,争取活得比谁都长,论资排辈也该充上大佬。然而一旦调整了作息,便打破了早已习惯熬夜晚起的宿舍的平衡。权衡再三,我搬到了和园,终于迎来了十一点睡,六点起床的规律生活。

当这个生物钟刚刚养成的时候,我自得地发了条票圈,大意是,天天五六点醒来,我是不是要走上人生巅峰了?!揣着这样的心情,去菜场的和善园买个包子,或旁边的小夏带两个烧饼,便颠着小自行车,每天七点,风雨无阻,到杜厦楼底的车库早读,悠然地望着等开门的队伍越来越长。七点五十入场,严格种树锁机,直到夜晚披星戴月回到小小的出租屋。寒风日渐栗烈,而我生活一如往常,我想,我活该考上。当然,现实给了我重重一击,这是后话。只是现在反思,当时的我,犯了第二个极严重的错误——自我感动。我是很努力了,然而比起本专业同样认真的学生,我又有什么优势呢?

第三个问题是,如饥似渴地读书。非是“如饥似渴”不对,而是读书方法有误。兴冲冲地买了几架教材,又沉溺于杜厦的浩瀚书海,其间急迫,可想而知。我打小看书就快,小学三四年级床边过道已摞满了金庸武侠,难有行人立锥之地,一目十行扫过,不久便得换一批。若逢暑假,两个月七十本中外名著也不在话下。然而,也只是飞快地提取情节信息,读个趣味罢了,有时合上书本连主人公名字都“马什么梅”。对待考研书目也是一样,看过了很多,又什么都没看,通读了个大概便赶忙翻开下一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