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胃病挂什么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唯有纸上故乡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

唯有纸上故乡


        ●高雁萍


        我读书多年养成的习惯,是遇到一本好书后,绝不会突飞猛进把它读完,而是像享受美食般,慢慢品味。鄂尔多斯作家苏怀亮图文并茂的散文集《木石村庄》,就是这样一本让人舍不得赶着看的好书。我如此说,是因为这本书的内容不仅原生、宏大、亲切、朴素、真实,而且还散发着一股股历史的、熟稔的乡村味道。这味道是什么呢?是老步犁翻开泥土的味道,是推刨推出刨花的味道,是石碾碾出米面的味道,是现榨胡麻油炸糕的味道,是鏊子摊出*橙橙的“糊儿”的味道,是生嚼蔓菁脆脆甜甜的辛辣味道,是订婚宴上充满喜庆的炖羊肉味道,甚至还是水车、牛粪、马粪、皮子、毡子、旱烟以及男人身上那种特有的呛人味道。


        毫无疑问,鄂尔多斯东胜区西部泊江海子镇广义德村,既是苏怀亮的出生地、成长地,更是他离开家乡后*牵梦绕的精神驿站和情感安放地。在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农耕文明因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而逐渐走向式微的当下,为了把一些即将消亡的生产、生活场景,乃至和这一切息息相关的一些老物件儿“留住”,苏怀亮背起一架“海鸥”照相机和一只蘸满真挚情感的笔,利用节假日,走村窜户去拍摄、去寻访、去记录。有时为了拍到一个早已被时代遗弃在荒郊野滩里的物件儿,他甚至还有过很“聊斋”的感觉。十年间,碾场的碌碡分粮的斗,背草的绳子耕田的犁,咯吱乱响的饸饹床子,围成圆圈儿的连枷声,大清早公鸡伸长脖子的鸣叫,少年郎在田野上扎到耗仓的欢喜,被“我”当成玩具的那把钻子,花台前经年已久的爱情……所有和农村、农民、农耕有关的文化、手艺和营生,《木石村庄》除做了详细的记录和阐释外,还有非常细腻动情的描写。比如《攒绳》:“麻和沙竹上带有尘土,一抖动,屋子里尘埃飞扬,参合着烟的味道,当然还有麻或者沙竹那种植物的草香,一起混合成一种特有的村庄气息,浓烈刺鼻中又略带芬芳,这种气息让你感到人与土地的亲切,感到岁月的古老绵长,村里的人们就是闻着这样的气味一辈辈走过来的。”


        沏一壶红酽酽的砖茶水,边喝边翻动书页。眼随文走,心随文动,像《马拉碌碡牛踩场》《碌动儿走不在耧前头》《二饼子牛车拉大炭》《毛卜吊柁儿头捻毛线》《碗瓜瓜点灯半炕炕明》等,不看内容光看题目,就已然成景成画成情趣了。


        《木石村庄》还有一个令人欣慰之处,就是在大力推广普通话使得方言同样走向式微的今天,书中那些特殊语境中随处可见的方言俚语,更是起到了拯救、保护和传承方言的作用。这也是《木石村庄》的又一魅力所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