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胃病挂什么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026今天小结胃脘痛的辩证施治 [复制链接]

1#
中科医院承办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478875.html

治疗胃脘痛,组方主要是中脘、内关、足三里、天枢、气海。

在八法中内关属于阴维,“阴维为病苦心痛,阳维为病苦寒热”。内关解心郁,清胸胁热。中脘是八会穴腑会,胃的腹募穴,能治脏腑病,清新降浊;足三里是胃经的下合穴也是合穴,是土中之真土,井荥输经合前几天讲过,还是土中之真土,它是治疗胃病的一个主要穴,能壮阳升清降浊,补能够益气升清,泻能通阳降浊。

在临床中除了这几个主穴以外,如何加减:第一个如果七情内伤引起的胃痛,加上脘可治神志病,《百症赋》中有这样一句话,“发狂奔走,上脘同起于神门“,上脘等同于神门,神门心经的原穴也是输穴,上脘是手足阳明大小肠任脉之会,而小肠用于心相表里,固可治心病,调节情志。

√大便不畅,加天枢,天枢是大肠经的腹募穴,主肠胃病,舌苔厚腻,能分泌水谷以糟粕,能消除一切浊滞;

√大便燥结,可以加阳陵泉,阳陵泉是胆的合穴,是木中之土,也是下合穴,针刺方向针尖刺向足三里,以达到木生土,性沉降,也可加丰隆,是胃的络穴,其性通降,主要是用于除痰。如果气血俱虚,可以加气海,气海是生气之海,藏精之阁,补则增阳气,如再加上三阴交,是三阴交会,能补脾经,也能够补肝阴,还可滋肾,为妇科内科杂病以及虚劳病的主要穴位。

√脐上有胀坠感,可以加下脘是任脉穴,在胃下口与小肠上口交界处,食物由此导入,由胃入肠,此外,吐酸,口苦,咽干,可以加阳陵泉,阳陵泉刚才说了是它是属于土穴,它能泻肝胆之火,肝胆横逆或上逆。如果再加上日月,胆之募穴,可以治吐酸泛酸,效果特别好。阳陵泉在肝气犯胃这种症状有很好的主治作用。

√胃痛伴有两胁痛、腹胀,可以加支沟,手少阳三焦经经穴,可以调少阳经气,加上阳陵泉属于足少阳,而支沟是手少阳,它们都是同样的少阳经,可利胆止痛,如果加太冲,肝经的原穴理气止痛有很好的作用。

√胃痛如果连胸,可以加膻中穴,气会膻中,在任脉两乳间,可以宽胸理气,如果再加上肩井穴,泄肝胆之热,再有如果胃痛扯背,胃痛连着背,后背疼的,可以加肩井,调理肝胆的,再加阿是穴,找一些背部的压痛点,以痛为腧。

√伴有高热呕吐非常严重,还可以加金津玉液,舌头下边点刺出血,舌为心之苗,能泻心胃之热;如果再加上劳宫,是心的荥穴,它属于心包经的泻法,也可以用补法,属于水穴,如果用补法,补水也可以降火的,这是不同的门派用法不太相同,不要纠结,真正临床时看具体情况。

√不思饮食,不是很常用,可以加上穴位石关,石关是一个经外奇穴,在建里旁一寸,再加上承山,民间有这个说法,针到承山食美味,石关加承山穴,它能够祛湿,还能够健脾开胃,增进食欲,增多食量。

总结一下,胃脘痛,引起的病因病机,饮食不节,过度劳累,外受风寒,肝气郁结,都是引起胃脘痛发病的常见因素,因此,在治疗中或停诊后要嘱咐患者,第一,要有信心,还要回去注意一些习惯。避风寒,调节饮食,不要生气,不要有情绪,另外,就是说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劳逸结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寒温适合配合治疗。

连着三天两个病例和辨证施治胃脘痛,胃脘痛是日常生活与临床中常遇到的一种疾病,分析的还是比较详细的。另外,在治胃寒痛的时候,参照了三个针灸大师针方,第一个是王乐亭老先生,还有孙震寰老先生,申卓彬老先生,主要是参照他们的针方,结合临床,总结出来一些经验针方,三位老先生已经离世,在此再次感谢三位老先生。

特别申明仅供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陈老师医案口述,文字错漏,烦请勘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