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主治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dflx/我是新川人
1
作者/赵天亮
年我师范毕业,被省上统分到铜川市新川建材厂工作的;到年7月,我已经在新川工作了38年:
其中,在新川子校12年,在机立窑水泥烧成车间6年,其余20年都在从事监狱罪犯改造。可以这样说,我把我的青春和心力、都献给了我爱的新川——所以,我是一名新川人。
新川是年建立的山中监狱,是罪人劳动改造、重新做人的地方。我有幸参加“省上统一分配”、成为监狱事业的一员,能为社会安宁、贡献自己的青春,参与其中、我一直感到无限荣光。
一,我爱我的教育事业
我在子弟学校,从事小学语文和班主任、辅导员工作,一干就是12年。12年里,我作为班主任带过四个班级的学生,把近名子弟送到了初中。许多学生,后来都成为我在工厂的工人、在监狱的狱警同事,那是后话。
我是农村孩子、进入城市工厂,业务对口、也喜欢教书育人的工作……促使我离开子校的有三个原因:第一是结婚时,答应了岳母“离开学校”(虽然心里不舍),第二是结婚时后“债务不小”(水泥生产一线奖金多);促使我下决心离开学校的是这样一件事:
我布置学生作文《我的老师》,一名学生写了“我”……其中“赵老师脾气暴糙”这句话,深深地刺疼了我的心——是啊,教育是我爱的事业,可是身为人师、却有性格的天然缺陷,对孩子们的成长、一定会留下许多坏影响的——这是绝不愿意看到的!
于是,我给组干科写了《请调报告》,请调理由就是“不愿贻害孩子成长”。组织找我谈话、劝我留在学校,我态度坚决、重申“请调理由”,科长“笑了”……在我一再的“解释”下,科长答应“开会研究”……终于随了心愿,我被调到了水泥厂的烧成车间。
我觉得,自己热爱的事业,就应该真爱、深爱。离开学校、去更苦的车间,就是我对教育真爱、深爱的选择;现在回想当时的那个选择,也有“小我”的遗憾——毕竟是离开了热爱的事业;也有“大我”的庆幸——庆幸自己没有留下“更多的遗憾”)!
——后来,参加学生孩子的婚礼、遇见了过去的学生,碰见一个“捣蛋娃”、还在笑怨我“打人”……在支援兄弟监狱工作时、看见了因伤人进监狱的学生,我总是深觉有愧、经常失眠……那毕竟是我教了两年的学生啊!
二,去工厂“挣钱还债一”
其实、离开学校后,我先在机立窑分厂人劳室、主要负责宣传和《机立窑简报》组稿编发工作。
其间,经历的“破三铁”运动、欠发17个月工资,伴随着岳父癌症治疗、妻子怀孕……生活压力倍增,迫使我只能想着“多挣钱”、到车间去……终于在大半年后,我又被机立窑分厂、调到干部紧缺的水泥烧成车间。
在烧成车间任工段长、三班倒带工的五年多时间里,由于老设备“跑冒滴漏”太多、烟熏火燎粉尘太大,我的身体急剧恶化、肠胃病落下了病根。
在环境恶劣、艰苦之外,兑现生产考核指标、学习水泥生产工艺,成了我工作快乐的来源:
开始,调度、工人都看不起我,欺负我不懂电钳工、不懂看火工、不懂水泥生产工艺及其指标……
不到两个月的一天夜班上,生产厂长和组干科长、来到车间“考核我”。我把“钳电设备为水泥生厂工艺服务、设备有效运转率保障生产质量”的一套看法说出后,厂长问我想不想“进步”——我拒绝了,说只想搞好工作、多挣点儿钱,令厂长失望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积累、学习和实践的深化,调度、工人对我的的认可度有了改变。在“质量控制、工段竞争”中,我已经入行、不再被动,本工段的生产、也取得了较高的工资奖金——最高时拿到元、极大地缓解了各方面带来的心理压力。
一晃六年过去了,岳父不在了、岳母又开始频繁住院,所幸孩子可爱成长、爱人辛劳贤惠,工资补发、也算是熬过了苦日子!
三,去监狱“特校”从事罪犯教育
国企“破三铁”失败、几年之后,“监企分家”的监狱改革、力度很大——有了17个月不发工资的“教训”,又有了《监狱法》颁布、狱警工资“国家保障”的承诺,我害怕夫妻二人“都不发工资”、就想调进监狱口工作。
恰好罪犯教育科缺罪犯文化教育的管教,一波三折后,我离开“生产口”、调进了“改造口”,开启了自己罪犯教育的“特校”历程。
又是一个全新的工作、我必须加快学习,一定要尽快由“子校教师”、变成“特校管教”。
在好好人科长的理解支持、学生同事的耐心帮助下,“特校”工作走上了正路、“文明分监区”创建成功……总算是“一块石头落了地”——我再也不用担心“温饱”与“事业”的矛盾纠葛喽!
四,北上的日子里
在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中,有三次北上支援兄弟监狱工作、都是我积极争取的。其中第一次是“违规”报名:
榆林神木监狱初建、警力缺乏,组干科下大指标、我谎称“科长同意”……走的那一天早上,科长怒气冲冲、给我送行,我嬉皮笑脸、说是“挣钱买房子”——科长和学生同事、分担了我的工作……
工作地在塞上荒漠(那时的监狱经费、主要靠“劳务创收”)。输出劳务的地方,一个在榆林北、窟野河河道的“草垛山”——杨家将“囤积粮草”的山头,组织罪犯“烧红砖”、严防死守;第二个地方、在毛乌素沙漠里,组织罪犯挖煤、运煤。
历时三个月,五一出发、七月底返回。到达时、风沙弥漫,离开时、风沙依旧;上岗中、高度紧张,幸好工作顺利、安好归来!
轮休日,去内蒙、榆林游玩——收藏了“成吉思汗陵”的震撼、红碱淖“淡水煮鱼”的鲜香,镇北台上、“大好河山”尽收眼底,在神木烈士陵园、瞻仰革命先辈事迹……
登“二郎山”,西望毛乌素沙漠、天蓝云白沙*,窟野河水、在二郎山下南流闪光,东望*河东群山、石漠化缺树少草,喝一口榆林的桃花泉水、红石峡刻满蒙汉文明的沧桑——一派塞上好风光:
五六七月风沙漫,地厚天高羊肉香;石老泉甘百战地,苍茫煤海正拓荒!”
第二次北上、支援上畛子农场监狱一年,经历了山林的春夏秋冬、体验了北国的稻作高粱。
从春温的铜川、到严寒的农场,在薄冰里育秧、是暮春的深山,在艳阳下插稻、为初夏的农忙;高粱红英英、似林立钢枪,玉米金灿灿、如*金流淌,霜夜月明、听枭鸟凄厉满乾坤,清流于沟壑间淙淙、松涛在群山上喧响;醉美大雪封山、温酒聆听风中的天音,忽忆皓月当空的深蓝、去漫步涓涓清爽……
那正是:天上轮回岁岁早,山中四季姗姗迟;若将一志照流水,云去云归谁可知。
第三次北上支援、下井挖煤,在数百米地下、体验了大地破裂变形的呻吟,感悟温暖之辛苦、光明之不易!
回顾自己38年人生路,我是新川的后来人、也是新川的同路人。
是新川子校的子弟、使我完成了一名小学教师,由挣钱养家糊口、向忠于教育事业的转变;
新川水泥烧成车间的苦乐、使我对工人阶级的感情、有了刻骨铭心的体会;
三次北上支援工作、使我饱览大好河山,心生感恩之情、安然于本职工作。
回顾自己的前半生,信笔写来、已然完成。反观全文、所写却不协和——前三部分,写我的“三种工作”、像流水账或回忆录;第四部分,写我的“三次北上支援工作”、像抒情散文或游记……粗枝大叶的记叙、38年的监狱工作岁月,我对工作、生活的态度,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与新川的情爱、缘分,我和监狱事业的苦乐年华,尽在其中!
后记:
监狱63周年征文、有了这篇“监狱事业回忆”。
由于身体原因、离开文友太久了……恬以陋文、贻笑太阳雨诸神。
现在文感欠佳、勉强成文,改了改错别字、就这样定稿了。祈望见谅!
赵天亮,笔名:契约婴儿。生于陕西富平淡村农民家庭,现居住铜川市耀州新区翡翠城。
出生于三年灾害末——农村,成长于十年动乱中——学校,工作于改革开放初——城市,挂网于百无聊赖日——群组。
好读文史哲、不求甚解,爱弄四五六七言诗、看淡成功。
人生信条:行正道、淡看沧桑,言正事、莫违真心,忘得失、自得快乐,顺自然。
1、本平台纯公益性质,已经开通原创保护,留言和赞赏功能,所有来稿必须原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体裁不限:散文,小说,新旧体诗歌,时评,摄影等均可。本平台原创作品,如有转载需注明出处。
2、来稿请用文档或纯文本格式,并附上个人简历(字以内)及照片一张。稿件请勿一稿多投,作品一旦选用,将择优刊发在大型文学纸刊《湖西作家》上。3、稿酬由读者来定,超过十元赞赏按三七分,作者及朗诵者为七,三作为平台运作,不愿打赏请注明,稿酬以红包形式七天后发放,没赞赏就没稿酬,敬请周知。4、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