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胃病挂什么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冬病夏治来自梅雨季节的一缕阳光 [复制链接]

1#
来自梅雨季节的一缕阳医院冬病夏治报道

年07月05日,天气晴,医院“冬病夏治”活动拉开序幕,医院副院长、兴化籍中医大家汪悦院长率领专家团队放弃休息,回到家乡,助力活动开展。

此次来兴坐诊的省中专家团队阵容强大,有三位新晋江苏省名中医:汪悦院长、叶柏主任、史锁芳主任,史锁芳主任医院副院长,刚刚援助武汉抗击新冠肺炎载誉归来。汪永胜主任也是我们兴化人,担任医院脑病科副主任,魏跃刚主任,是中医皮肤科的专家。

冬病夏治是根据《素问》中“春夏养阳”的理论和“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看风湿病的王大爷说:他提前一周就挂到了号,今天早晨5医院来等候就诊;虽然早晨起得稍早点但还是值得的,医院看过,医院太大了,也搞不清楚哪里是哪里,应该怎么做,每次都要子女陪着,耽误子女的工作,这次不用子女陪伴,全程都是自己,医院的汪院长亲自看。

老慢支、肺气肿、哮喘、过敏性鼻炎是冬病夏治的主战场,不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听说史锁医院的院长,用中药看好了“新冠”,纷纷前来请史主任中药调治。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很多与脾肾阳虚相关,夏季中药调理正当时。不少老胃病,一到这个季节就是反酸,腹胀,还有不少炎症性肠病患者,听说叶教授是省名中医,都慕名过来,请叶柏主任用中药调理调理。

皮肤科疑难杂症最多,西药疗效不佳,魏跃刚主任第一次到兴化,不少患者纷纷赶来请魏主任中药治疗。

推着轮椅来的,是三个月前脑出血的患者,请省中脑病科汪永胜主任中医治疗中风,改善生活质量。

人很多,想法不尽相同,病情都很复杂,相同的都是想在夏天吃点中药调理一下,让这个病好的快些或者是发病少一些;

省中医的高级专家送医到家门口,更是为大家提供了方便,人们特别珍惜。

现场患者很多,等候区的工作人员安排候诊患者尽量保持1米距离;严格实行了一人一诊室的制度,确保有序就诊。

汪悦院长一向很忙,为了防止耽误时间,从8点看到12点,他一点水也没喝,到下午5点左右,风湿科的汪悦院长终于看完了最后一个患者。

最后在曹院长、朱院长陪同下,汪院长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我市最美公路、乌巾荡网红桥和我院新院区南亭路院区,汪悦院长高兴的说,家乡变化很大,中医院南亭路新院的就诊环境有了质的飞跃,今后更有信心和激情回家乡为父老乡亲的健康服务。

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保健意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特有的“理法方药”诊疗体系为华夏子孙保驾护航;冬病夏治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是“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治未病”的特色表现之一;本次活动在让普通百姓更多了解中医药的同时减轻了疾病困苦,维护了健康,在这近一月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中,让兴化百姓感受到了中医药独有的一缕阳光。

供稿:刘洪伟

排版:刘沛菁

审核:张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