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专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高吉泉
年5月出生,籍贯天津市。年10月,天津电力技工学校锅炉运行与检修专业毕业。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年,中石油管道局正式退休。
年10月,由天津电力技工学校分配至河南平顶山29列车电站。
年12月,借调第49列车电站,至酒泉卫星基地参加“东方红一号”卫星基础设施施工发电.
月11月,返回第29列车电站。
月7月,随电站迁至河南明港。
年,调至河北廊坊中石油管道局基地管理处技术科。
年,调任河北廊坊中石油管道局电信公司轮胎厂副厂长、工会主席。
年7月,通过自学考试获河北大学统计专业大专毕业证书。
年6月,中石油管道局退休。
年10月,任河北廊坊新奥集团旗下之新奥物业公司设备主管、总工程师。
年8月,任河北廊坊宁远物业公司总工程师、安全总监。
年12月,再次退休。
作者简介年的1月6日、9月28日,分别是父亲去世21年、母亲去世17年纪念日。在感叹自己也已年逾古稀之时,对和父母相处的时光,对曾在贫困线上饱受的磨难以及奋争过的青少年时代有着一种特殊的眷恋。因此,也萌生出在头脑尚清醒时挥之几笔的意念,感叹那“几十年风雨浪浇,雨霁云消,心事如潮”的坎坷,借以追溯祖辈们曾遭受的苦难。在尽享现代富裕、亮丽的同时,不忘祖辈们为生活呈现过的拼搏精神。我的父亲年8月10日生于河北省东光县高集村。东光县地处沧州市南侧,高集村是一个高氏家族村落,到我这辈应是高氏第22代子孙。村里的土地以盐碱地居多。村里饮水井多为咸水,要想喝到不咸的水可得跑到好远处的水井去挑。土地多种些棉花和一些粮食,没有什么特产,贫穷是这个地区的长态,直到年9月东光县才宣布退出全国贫困县行列。因贫穷,我的爷爷被迫过继给一个没有儿子的人家。在人家故去后以孝子的身份给人打幡、摔盆。因此“情属”即继承了带有磨坊及南北共六间房的小院及10来亩土地。“过继”给人家,这在农村是遭人耻笑的,出门遭人欺凌、打骂是常有的事情。40多岁的爷爷在疾病、唾弃与窝囊中过早地离开人世。爷爷的经历,深深地烙印在父亲的心中。每当父亲回忆爷爷所遭受的磨难时,心情都会异常沉重。这也是他在年拒绝四叔提出的,将正在高集村“上山下乡”劳动的老三留下,并过继给他当儿子的重要原因。但后来的事实,证实了四叔对于农村中“过继”未能实现的担忧。四叔一生只有一个女儿,女儿结婚采取倒插门方式(男方嫁到女方家),婚后生下两个女儿。当四叔、四婶、四叔的女儿去世后,倒插门的女婿便将高集村房产卖掉返回到他的原籍。土地上祖先的墓地上的坟头,被当做家族“已无后人”被铲平。这是后话。△年回原籍探望时,用手机拍摄的父亲青年时奋斗赎回的高集村埋葬着祖先的土地自爷爷故去后,“让家人过好日子,让别人瞧得起”是父亲一生奋斗、追求的目标。爷爷故去时,只有17岁的父亲,承担了养活母亲、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的生活重担。他起早贪黑地奔波于东光、连镇、泊头几个县的集市,靠一头小毛驴从事贩卖粮食、粗布等生意。农村的集市是清晨开始至中午前结束,依靠父亲吃苦耐劳的韧劲不仅养活了一家人,还将爷爷因疾病失去的10来亩地赎回。他拼命挣钱,把挣来的钱拿回东光老家。他不识字但记忆力却是很好,他脑子就是账本,用加减法打算盘,比起那些用乘除法计算的人还要快。“文革”中,他以工人宣传队身份进入学校时,经常给学生作忆苦思甜报告。我不知父亲在报告讲了什么,只能将父亲经历苦难的只言片语告诉大家,用以弥补我记忆上遗憾。当时,他背诵《毛主席语录》,真是滚瓜烂熟。作报告时,他在台上叫大家打开《毛主席语录》第几页第几条,然后背诵道: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台下全然不知他是一个“大老粗”。父亲用一生的勤奋与努力,给鄙视他的人一个证明:“这个家没有败落,还过得不错”。△年回原籍探望时用手机拍摄的高集村街景因忙于抚养奶奶弟妹,父亲二十六七岁才迎娶了一位胡姓女子,这在当时农村结婚年龄是很晚的。婚后不久,新娘便在未生一子情况下因病去世。近30岁时,父亲迎娶了不到20岁的母亲。母亲出生于年4月17日,母亲家是在离高集村几华里的前店村。她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大舅早年当*医,并在山西结婚安家,因照顾独居的姥姥不得已孤身回到老家,一个人生活直至去世。家产被他的侄子过继继承。母亲家境比父亲家更加贫穷。母亲儿时曾因患麻疹逃过生命的一劫,一生共生育9个子女,7个男孩2个女孩。按兄妹出生顺序,我应排行老二,我的哥哥与弟弟及最小妹妹出生后不久夭折。母亲常说多亏八路*来了,才得以将裹得变小的双脚放开,避免像奶奶那样双脚变成“3寸金莲”,整天盘腿坐在床上。日本占领华北后,地处华北平原的东光县是抗日游击区,日本*队的频繁扫荡使本来贫穷的人们生活更加艰难。母亲常说有汉奸的村子日本人扫荡少些,可高集村虽说有汉奸但也在一次扫荡中三叔被抓,在他目睹日本人的血腥屠杀后受惊吓死去。之后父亲便带着母亲到天津生活。到了天津后,父亲先住在天津南开区鸿顺里。因当时地处城市边缘经常发生偷盗,被迫搬到南门外大街兴树里,在这里迎来了除老四外,其他兄妹几个的诞生,度过了我们的艰难的童年。年天津解放那天晚上,4岁的我被枪炮声惊醒,母亲搂着我睡在床下,窗户挂着棉被。父亲则呆在离住房5米距离的院子厕所里,说是不能叫炮弹一窝端。因为解放*是从天津西边打进来的,那天将离家不远,扼守几条街路口的西南角德利香商店端平(天津街道很多都是斜的),这是我儿时最早的记忆。父亲依靠做小买卖维持了一家生计:在南开区广开大街早市摆布摊卖布,从东浮桥买来青菜到南门卖,从估衣街批发糖果到家门口糖果摊卖……。不足10岁、上小学时段的我,可是父亲的重要帮手。从帮父亲看布摊、记账到独立为家挣钱添补家用。少年的我,曾每日以1角钱报酬帮送水人推水车、挑水入户;在南马路上卖酸枣、在南门市场卖辣椒、青菜。凭着从父亲学的蘸糖葫芦的本领,一个年三十晚上我可以赚到30多块钱哪。要知道当时5分钱可以吃一顿早点。父亲认为我应当学点文化,不能像他那样大字不识,是个“睁眼瞎”。除了上学外,家境穷,我也应当去挣钱的教诲已深深刻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年天津实施动员进津的农村人返乡。此号召正符合父亲一心回东光老家的心愿,头脑一热即举家搬回东光高集村。这一年,好面子的父亲干了几件大事,加上来回搬迁,花光他的多年的积蓄,也埋下家庭要历经数年更加贫穷历程的隐患。一是给兄弟娶亲。在父亲几个兄弟中老二终生未娶。姑姑出嫁后因丈夫早逝后嫁给了小叔子而备受家族争议来往很少。老四因上过几年私塾,他在兄弟几个大老粗中,他是个有文化、心眼多、会来事的人,父亲最喜欢他。在这年为他张罗娶亲。为他的投入达到尽其所有的程度。娶亲排场的豪华可谓显赫当时。对于当时11岁的我,印象深刻终生难忘。娶亲仪仗队伍浩浩荡荡,四婶身着凤冠霞帔,坐着八抬大红花轿。不仅有吹鼓手,而且还有几个手持铁炮的炮手不停点燃装满火药铁炮,可谓敲锣打鼓,铁炮轰鸣。新房摆设豪华程度也令我眼花缭乱。父亲承担结婚的所用开销。父亲为兄弟付出是慷慨的,疯狂的。当没有得到相应回报时,也埋下了他和四叔紧张关系的隐患。四叔新房设在宅院南房西侧房,东侧房二叔居住。当时母亲带着我们4个孩子住在北房西侧,东厢房奶奶居住。奶奶嫌我们家人口多,吃得多,总看到奶奶板着脸,脸上很少有笑的摸样,经常嘲讽母亲、冷淡我这长孙。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实,我感受不到她对隔辈人疼爱,我对奶奶真没有多少好感。倒是感到姥姥和大姨对我关爱备至。二叔、四叔在柴房里背着我们这些孩子偷吃西瓜的样子,成为我难以抹去的童年记忆。尽管如此,父亲在养活我们几个孩子外,背着母亲把积蓄投入在东光老家,直到年奶奶去世。他十分眷恋生育他的故土,直到生命晚期,已严重痴呆时仍念念不忘“回家”、“回家”,回他的高集老家。二是盖房。举家回乡、兄弟结婚,父亲在宅院南侧不到20米的路南买下一块地盖房,打算全家搬出宅院独立居住。买齐了盖新房用的上等木料即组织人员施工。盖房墙体是将*土放入支好的木模板里用夯将*土夯实形成墙体。在完成大门、墙体施工,等待安装房梁时却因资金问题停了下来,永久的变成了“烂尾房“。盖房的木料、大门等材料,在年全国爆发的灾荒中被饥饿的二叔卖掉,他自己也因饥饿浮肿、肝腹水死去。年在父亲与四叔险些动手情况下,强行卖掉这座曾经父亲倾其所有操办起来的房产地皮,老房归四叔,在高集村长辈的见证下完成了父辈的财产分割。元的卖房款从此切断了他和家乡的联系,这成为父亲终身遗憾,这是后话。三是生产队成立。年全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城市实施公私合营,农村成立初级社、高级社。父亲拼命赎回的10来亩土地瞬间变成了合作社的集体资产。大家在生产队出工挣工分,秋后按“工分”的多少分粮、分钱。在家乡的艰辛促使父亲独自一人又返回了天津,从事起卖劈柴、粉条等营生。母亲一人则带着4个孩子,自己开火做饭,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是母亲的目标。她凭着节衣缩食,当11个月后迁回天津时,剩余的不少粮食与工分全留给了奶奶。回老家时我正上初小4年级,只要不上学就帮助母亲去生产队挣工分。耙地、耪地是我干过较多的农活。耙地是站在*牛拉着的方耙上将土地整平,将土疙瘩捻碎,以减少土地水分蒸发。开始*牛有人给我牵着,但是我站在方耙上。常因平衡和姿势掌握不好,发生牛停下我却因惯性身体前倾触摸到牛的屁股。受惊*牛突然走动将我从耙上甩下,造成腿多次受伤。当看到又挣了几个“工分”时高兴忘了疼痛。为此奶奶、叔叔经常指责我家里活不干老想着挣工分。所谓家里活就是定期让我挑水喷洒新房的土墙上,以防土墙返碱。除了完成初小高小转换外我还挣了几百个“工分”,在棉田里耪地锄草的速度父亲都不如我。在老家期间老三经常拉肚子,身体怀着老四的母亲为挣几个“工分”,挺着大肚子在棉田爬行干活的样子,令我一生难以忘怀。土地的集体化,农村生活的艰难,难以处理的家庭矛盾,使父亲安家于东光高集村的意愿暂时丧失。年底,全家又迁回到天津。好歹父亲有点先见之明,在回乡时没有退掉住房。在天津保留了栖身之处。在不到几平米,半间屋半间炕的小南屋里搭起了二层阁楼,以缓解人口多睡觉难的问题。我也从东光龙王里完小转到天津西南角大水沟小学继续读书。年,全国工商业轰轰烈烈开展着公私合营运动,父亲从事商贩活动的空间变得十分艰难。11个月的回乡历程花尽了父亲多年积蓄,从此开始了全家长达10余年十分贫穷的生活历程。为了一家生活,父亲使尽力所能及的本领。曾贩卖过粉条,将大块的木材劈开卖点火劈柴,摆过糖摊(儿童小食品),最后不得不从事打扫卫生、拾荒的活计。在这期间,11周岁的我陪父亲或自己独立到芦台去贩运河蟹,去估衣街为糖果摊批发小食品,骑车到郊外捞浮萍,割青草卖给海光寺大车店,李七庄养鸭场……。虽然很累,每次有好几元的收入,着实让我非常得意。那时为生活操劳的母亲把她仅有的金戒指、耳环,家里稍稍值点钱物品,甚至家具上的*铜装饰也拆下卖掉补充生活费短缺。年底,父亲被迫到位于天津佟楼的第一造纸厂当上了一名仓库搬运工。为弥补生活费不足,每逢学校的假期,父亲也会叫我去造纸厂做临时工。年,母亲也在“解放妇女劳动力”运动中由街道办事处介绍,到饮食公司一个早点部上班。那年我13岁,最小的2岁,五弟在母亲的孕育中。母亲每天3点的起床上班直到临产。怕生孩子休息时间长了单位不要了,未等到56天产假期满就去上班。母亲时常带回点馄饨锅里熬制大骨头汤中剩余的碎肉,饭店做大米饭时先将大米煮完再蒸时的产生稠稠的米汤,着实让我们感到是一顿美味佳肴。平日的食物少油多盐,每月积攒下来的油,母亲会炸一次油饼让我们这些孩子高兴不已。每次吃饭,弟妹们都会把碗、盘子舔得干干净净的。母亲的含辛茹苦,对我们兄妹几个养育之恩,选择用什么可描绘母爱的词语都不为过。年我小学毕业,因为学习成绩优秀又是班干部,有幸成为全校仅有2个跨区考入当时就出名的南开中学中的一员,其他同学全部升入城厢区所属中学读书。上初一前父亲将他上班前承包的南市商场、开关厂打扫厕所卫生、清运垃圾的活儿给了我。这是比当时在大街上拾破烂(现在叫拾荒)“文明”些的活计。每天都有点零钱收入。天不亮就得起床从南门西赶到南市(老伴家所在地),打扫完两个单位的卫生后,将单位给的纸箱、废品、以及从垃圾中检出能卖钱的物品放在存放地点后匆匆赶到南开中学上课。满脸的肮脏相,天天迟到的尴尬,面对老师的羞愧,成为我不可抚平的人生烙印。尽管如此,为了不丢掉这在当时看来客观的收入,填补全家生活费不足,父亲还是决定让我退学。南开中学的老师再三登门家访。在接到承诺免除学杂费,每月给予我7元生活费补助用于在学校食堂就餐,直到初中毕业的承诺后,父亲同意我继续学习。7元标准在当时可完全使我自足,不用家里养活。我也可安心读书,社会上也因此少了一个可能成为的职业拾荒人。感恩学校、感恩共产*、感恩之情奠定了我一生的*治信仰。初二我加入共青团,尽管家里不具备课余学习的条件,我仍以各科成绩在80分以上,英语达99.5分的优秀成绩完成了初中学业。目睹同学们参加高中考试热情,我抑制着读书、学知识的羡慕与涌动。这种缺憾是激励自己及督促后代学习的动力。年我从河南列车电站调入廊坊开始,陆续用了3年时间取得电大英语单科结业证,又用了3年,到年45岁时自学取得统计专业大专毕业证,实现了我人生的大学梦。初中毕业时选择去高中继续就读的同学,在南开中学毕业班中占大多数。学校为几个不继续就学的同学联系,分配到南开大学化工厂工作。当时根据学习成绩,我被学校保送到天津师范学校学习,在档案已转到师范学校情况下,我鼓动父亲拒绝学校老师苦口婆心的家访,拿着成绩单选择了每月有13元学生补贴且还能上学的天津电力技工学校。也因此放弃了做老师机遇,开启了一名电力工人的职业生涯。算上技校的助学金当时全家总收入能达到80元。每人平均10元,这可是不少改善。我每天步行1个多小时从南门西赶到位于*家花园的技校上学(汽车月票才3元)。上学路上,一边啃着如石头般坚硬的红高粱面干粮,一边复习着学习内容。由于饮食不当,造成连续半个月急性胃炎的反复发作。在呕吐得连苦水都要倒出后,父母将我的饮食标准提高了一点,午餐可花上几分钱买一碗放了点酱油有点咸味的热乎乎清汤,吃着早点剩下的干粮。胃病从此伴随着我的一生。年10月,因三年自然灾害,天津东西郊电厂项目被迫下马,技校将全部学生全国分配。3年的学期只学习两年,我就被提前分配到位于河南平顶山的29列车电站。家庭当时的现状,使18岁的我不得不接受了按学徒两年、每月23元工资、6元补助待遇的工作分配。带着父母从当月生活费挤出的、10元钱买的一只小纸制行李箱,装着一床薄被、衣物、饭盆,开始了我的职业人生路。离家后的第一个月,父母收到我寄给家的15元后非常高兴,那可是母亲也是我月工资的一半。剩下的一半除用于吃外,还能挤攒点钱添置被褥。和单位保定籍的师傅用主食就咸菜方式攒钱给家修建被洪水损坏房屋的生活比起来,也不觉得多苦。想家的痛苦被紧张的三班倒及各种活动所掩盖。一年后我转正为一级工,二年后升为二级工,工资连各种津贴收入近55元。年我成为中共预备*员。每月30元,节日40元,相当母亲月工资的收入寄给家,成为父母的惊喜与骄傲。婚前每次探亲都会将剩余的积蓄交给父母。每月给父母钱的义务直到年母亲病故才算宣告结束。当几个兄弟都已工作、成家之后,父母把自己节余及我给他们钱偷偷接济给生活有些困难的兄弟。△这是年我第一次探亲时,用从电站同事借来的相机在天津兴树里家门口给弟妹拍的照片△年自西北酒泉探亲回来在天津西南角光辉照相馆和弟妹的合影照我参加工作后,家里总人口变为7人,老二小学毕业后由街道介绍到工厂上班,父母的工资加上每月我给家寄回的钱和几年前相比,生活虽过得挺紧巴,但相对稳定下来,好歹能维持那个年代吃用都要凭证、凭票、凭定量的支出,虽然衣着有点可怜但未发生我上初中时所面临的辍学问题。其他几个兄妹都完成初中学业,妹妹初中毕业后还考入天津铁道工程学校,她多读几年书,年唐山大地震中死亡。老三在上山下乡运动中选择去东光高集村老家,年后顶替妹妹到天津铁路局。老四初中后当了几年兵,复员后到天津铝制厂,老五初中后分配到天津建筑公司当工人。全家生活逐渐走向稳定。年2月1日,我和老伴分别从河南、新疆回到天津,穿上借老二的上衣完成了我和老伴的天津婚礼。婚礼重要物件是母亲以每件10元,凭票买下的两件当时查抄的物品——缎子被面。举办5座婚宴酒席的70元钱也是我事后从河南寄回补缴的。和父亲为四叔操办的结婚排场相比确实有点寒酸。但依当时经济条件父母是尽力了。婚后我和老伴两地分居在河南、新疆,还是父亲以工宣队身份,在同事陪同下亲自前往北京列车电业局,方才解决两地分居问题。△年我结婚时在天津西南角光辉照相馆全家合影照(妹妹、老三因故未到)随着弟妹成长,家里生活逐渐得到改善。父亲退休后为了给兄弟婚事仍在操劳着。他承担起渭水道几个单位打扫卫生工作。年我调回廊坊工作。父亲患有哮喘常年吃氨茶碱,当我劝说不要再干了时,父母语重心长和我说“你几个弟弟年龄都挨着,要结婚总得有点钱吧!不出去干点能行吗?”。面对父亲的回答,我真是无言以对也无能为力。为了能把他捡拾来的纸箱等废品多卖点钱,他拉着废品从西营门外到更远的河东区出卖。我的大儿子在体验帮爷爷推车卖废品后说:“我爷爷真辛苦,可一周能收入百八十元哪!”。一次天津出差途径渭水道时,我在公交汽车上看到,已70高龄的父亲光着上身,冒着伏天的骄阳,站在便道上整理他打扫卫生后捡拾的纸箱等废品。这一幕,让我无比心酸,只能以老年人活动活动有利身体健康的思维来安慰自己的心灵。晚年的父母实现了他们“不给儿女添麻烦”的夙愿。父亲从发生严重痴呆到去世仅几个月时间。母亲的去世则更加突然,妹妹唐山遇难使她患上高血压,在参加清晨免费送药会上心梗发作突然去世。父母真没有拖累我们,到是因我们缺乏基本医疗保健常识,想尽到做儿女的义务,想让父母多享受一段衣食无忧日子的意愿的没有实现,成了我们终生的遗憾。回忆起和父母相处的岁月,是茹苦含辛的。我眷恋那和父母相处的岁月,充满沟壑的岁月在父母脸上留下的道道痕迹中充满着父爱与母爱,在父母面前我永远是未长大的孩子。我的脉搏里流淌着父母的血液,我的性格深烙着父母的印记,对美好的生活渴望,不惧艰辛、不怕吃苦、关爱家人的思想会得到继承。如今我们也到了父母衰老、我当初成家时的年龄。父母的一生为他的父母、弟妹,为我们的兄弟姊妹能过上基本的生活奔波、操劳了的一生。相比起来,我的经历和父母真有点相似。生活的艰辛让刚步入10岁的我就过早地加入父母的生活列车上,70多年的生命历程是平凡且艰难的,可我现在却赶上了一个美好的时代。我们有楼房住、有汽车开、享受着和现代社会相适应一般老百姓应有的生活。子孙们在衣食无忧条件下去完成大学学业,成为有知识的一代。美好的生活,远远的超过了祖辈们梦寐以求的“吃饱穿暖,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梦想。“文盲”、贫穷、成为祖辈们留给我们的印记。借此笔墨抒发怀念之情,愿祖辈留下的“坎坷”得以知晓,使记忆得以传承!
高吉泉写于二零一九年十二月
推荐阅读
高吉泉:激情燃烧的岁月
高吉泉:怀念王来法师傅——身边的工匠我人生的楷模
高吉泉:列车电站的“老*牛”----追忆好人杨凤林
高吉泉:忆29站参与平桥电厂会战前后的那些事
个人读书,随手而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